-
全國各大專院校(含進修部、研究生及外籍生)之在校生(不含休學學生)。
-
限定以「團體組隊」方式報名參加。
-
團體組隊的人數以3-5人為限(可跨科系、跨校組隊),參賽者不可跨隊。
-
可邀請校內教師擔任指導,每隊可有一名指導老師。(也可以無指導老師)


※若參賽者未滿18歲,需另繳交紙本【法定代理人同意書】始能參加本競賽。
參賽資格
競賽主題
各參賽隊伍可針對下列5大主題進行創意發想,提出具體的行動解決方案,詳細內容如下:

智慧農業
與綠色食品
利用先進技術改善農業生產,減少資源浪費,提升食品安全性與可持續性。

循環經濟
與資源回收
通過創新設計、資源再利用或回收系統,改善廢棄物處理流程,實現環境效益。

能源效率
與可再生能源
提出能源節省、能源替代方案,並探討如何將可再生能源技術應用於民生產業,實現綠色運營。

綠色設計、製造與永續包裝
開發可持續的生產工藝,以減少碳排放
並推動環保包裝材料的使用。

社會責任
與公眾健康
在民生產業中提升產品與服務的社會責任,尤其是針對健康食品、環保產品的創新應用。

活動獎勵
本活動各項名次與獎勵如下:
第一名(一組):團隊獎金新台幣20,000元、獎狀(每人一張)
第二名(一組):團隊獎金新台幣15,000元、獎狀(每人一張)
第三名(一組):團隊獎金新台幣10,000元、獎狀(每人一張)
優 選(兩組):團隊獎金新台幣 5,000元、獎狀(每人一張)
佳 作(三組):團隊獎金新台幣 2,000元、獎狀(每人一張)
※備註
1.本比賽主辦方將保留獲獎作品在本活動及其他相關宣傳中的使用權利。
2.得獎者應依中華民國稅法規定負擔獎勵之10%稅金。非中華民國籍得獎者則須負擔20%稅金。
3.若因故取消某參賽者之得獎資格後,主辦單位有權決定是否予以遞補,所有參賽者皆不得異議。

競賽規則與評分
本競賽分為初選和決賽兩階段評審,取8隊進入決賽,
主辦單位可視報名參賽隊伍數酌予調整。

初選
審查委員會依計畫書評選出入選作品進入決賽。
初選評分項目比例如下:
創新性 25%
提出的方案是否能顛覆現有的市場或技術,並帶來顯著的改變。
可行性與實施性 20%
方案的技術可行性,及其商業化、落地的潛力。
永續性 20%
市場潛力與影響力 20%
方案是否符合永續發展目標,對環境、社會與經濟的正面貢獻。
方案是否能解決實際問題及未來的市場需求,並進一步擴展到其他領域或地區。
社會與環境責任 15%
方案是否具備社會責任感,能促進環境保護,並且對社會福祉有貢獻。
決賽
入選隊伍需前往輔仁大學進行簡報(中英文皆可),並超過半數成員參加決賽,否則即喪失參與決賽資格
上台簡報8分鐘,答詢評審提問6分鐘。提案影片長度為3分鐘內,將於簡報前播放,同時列為評分項目之一(超出時間限制之影片將不列入評分)。
評分標準如下:
創意程度 20%
具體可行程度 20%
報告書呈現 20%
影片呈現 20%
簡報表現 20%
評估提案的獨創性和創意性。
考慮提案的實際可行性,能否在現實環境中實施。
評估報告書的排版內容是否清晰,並有條理地呈現內容。
影片是否能夠流暢地傳遞核心概念,並有效輔助提案內容,使觀眾對計畫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評估簡報的口頭表達和視覺呈現。是否能夠有效地傳達主要內容。
※參賽者須尊重審查結果,不得提出異議。獲獎名額將根據評審對參賽作品水準的評定確定,如有必要,主辦方可能會視情況進行「增減名額」或「從缺」的處理。